[ 财富网 http://www.cf158.com 文章录入:cf158 ]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然而,那些年龄在40岁上下的温商,读书未必很多,观念却更开放、灵活。眼镜商人杜寅勇去巴黎之前,先了解巴黎有几个区,每个区的商业特点是什么。法国地铁系统非常复杂,他在车上看见中国人就打招呼,询问如何换乘方便,如何买票便宜,一句法语不会,居然在巴黎从未迷路。他在法国和西班牙开店雇佣的也都是当地人,“因为他们更了解当地的流行趋势和市场状况。”
还有一种类型的温商正在崛起,他们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第二代,父辈曾不惜代价送他们在海外留学,现在他们彼此间的观念冲突也日渐凸现。“一方是‘泥腿子上田’,靠经验决策,一方受过正规的MBA教育,满脑子国际市场规律,信赖成本更低廉的电子商务,不用辛辛苦苦地漂洋过海。他们之间怎么能不发生冲突呢?”周德文说。
冲突的结局往往是父辈淡出。近来温州有一家著名家族企业完成了交接班,父亲狠下心把企业交给从悉尼大学毕业的儿子,自己跑到澳大利亚开矿去了,眼不见心不烦。
更显著的区别在生活方式上,父亲们依旧勤俭节约,儿子则钟爱奢侈品,可能一条皮带的花销差不多相当于老爸一生在衣服上的全部投资。
“等到第二代开始真正接班,‘温州商人’的概念也就将消失了。”白晖华淡淡地说。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