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2004年6月末全球金融衍生品场外交易合同存量*
 
| 
 合同种类
   | 
 名义价值(亿美元)  | 
 毛市值(亿美元)  | 
 毛市值占名义价值比率  | 
| 
 外汇交易衍生品合同  | 
 315000  | 
 11160  | 
 3.5%  | 
| 
 利率交易衍生品合同  | 
 1774570  | 
 45820  | 
 2.6%  | 
| 
 证券期票合同  | 
 50940  | 
 3210  | 
 6.3%  | 
| 
 商品期货合同  | 
 13540  | 
 1760  | 
 13.0%  | 
| 
 贷款衍生品及其它衍生品合同  | 
 46640  | 
 1960  | 
 4.2%  | 
| 
 总额  | 
 2200700  | 
 63910  | 
 2.9%  | 
*数据来源:国际清算银行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目前全球金融资本规模已远远超出了实体经济的规模。而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日益膨胀,进一步创造了巨量资本的虚拟存在,成为全球金融体系中真正危险的泡沫。
 
    全球庞大的虚拟金融资本迫切需要“借尸还魂”
 
虚拟金融资本要想转化为拥有真实和相对稳固的价值的资本,就必然需要通过对各种金融或实体资产的投机“借尸还魂”,使被投机的资产成为其寄生的对象。从宏观经济来分析,它们的投机一旦成功,被投机国家甚至全球的实体经济因被投机资产的价格变动所付出的额外成本代价或资产价值损失,就是这些虚拟金融资本所掠夺到的实际价值。东南亚金融危机是血淋淋的例子。过快和全面开放资本市场,没有经验的防范措施,将国际投机资本误以为投资资本,使东南亚国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成为了国际投机资本的牺牲品。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