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市场,价值投资被作为一个新的概念提出来,但在股票投资领域它却是最基本的词汇,最早见于1934年本杰明·格雷厄姆的名著《证券分析》。
  书中,普通股票的价值由四个因素决定:1)分红比率;2)盈利能力;3)资产价值;4)P/E值。
  经历了1929年以来的股灾,人们试图理性地把握股票的内在价值和涨跌的道理,并找出其中的规律,于是在价格之外,有了股票的“价值”一说。
  经过几十年的研究,股票的价值及其决定因素得到了更深更广的拓展。
  可以说,价值投资就是基于对公司基本面的细致分析,通过使用合适的估值模型,将股票的内在价值予以量化,并与其市场价格进行比较,发掘出被市场低估的股票的过程。
  所以,价值投资与其说是一种理念,不如说是一种方法,后者更为准确。
  美国股票市场多年来就保持了价值型股票和成长型股票轮番主导市场的格局。实际上,中国股票市场也是如此,一段时间大家都炒绩优股,一段时间又改炒高成长概念。 
 
   辉煌篇:几度辉煌 几度红 
  2003年初,基金早已埋伏其中的汽车股首先拔地而起,同时带动银行、钢铁、石化等等长期沉寂在底部的大盘股走出一轮行情。年中受SARS和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影响,回调整理,10月以后,继续再接再厉,以“基金的核心资产”为首,大盘完成了一波长达5个月之久的上升行情。
  一度,价值投资的理念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市场上谈的最多的是“大蓝筹”和“核心资产”。
  可是随着4月以来大盘掉头向下,基金重仓股纷纷破位,基金净值全线大幅下跌,对“价值投资”的种种疑问和质询纷至沓来,嘲讽地将“价值投资”改为“价值投机”。有人甚至怀疑基金实为合谋“坐庄”,却给大家讲了一个美丽的关于价值投资的故事。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