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山东青岛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是企业干部。在我的童年记忆里,母亲心灵手巧富有爱心。我每天早上一起床,就会看到母亲在厨房里忙碌,她的背影很亲切。
3岁多的时候,我显露出爱唱爱跳的个性。那阵子,电视里正播放美国童星秀兰·邓波儿主演的《小天使》,凡是来我家做客的人都让我模仿邓波儿,跳上一段踢踏舞。大家都说我像小明星。10岁那年,母亲认为我有天赋,把我送进青岛歌舞团学舞蹈。
那时,从事会计工作的母亲经常要加班,但只要到晚上6时半,她都会骑着自行车飞快地回家,载上我立
马往舞蹈班赶。有一次,母亲和我去晚了,老师已经开始指导排练,我焦急地等待母亲把舞鞋拿出来,谁知她掏了半天却掏出一个算盘——慌忙之中,她把算盘当成舞鞋装进提兜里。穿不上舞鞋,我尴尬地站在教室里,撅起嘴巴委屈地望着母亲。母亲愧疚极了:“别哭,乖孩子,妈妈现在就回去拿。”想到家与学校距离七八个公交车站,我不忍心让母亲再奔波,就说:“妈妈,别回去了,路那么远,你吃不消的。没有舞鞋,我照样可以跳舞。”仅一会儿工夫,我的脸就由阴转晴了。我冲母亲调皮地一笑,随即脱下皮鞋,钻进了队伍里。那天,正好赶上小测验,我光着脚丫表演了一段《采蘑菇的小姑娘》,那浑然天成的样子反而把小姑娘的率真可爱表现得淋漓尽致。“我把这个舞献给妈妈。妈妈这些天总是加班,所以非常累,我真心希望妈妈每一天都快乐。”听着我脆生生的声音,坐在台下的母亲感到很意外,她没想到女儿小小年纪就这么善解人意。那一刻,母亲的眼睛湿润了。
1997年,我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这本来是值得高兴的事,没想到家里却出现截然不同的两种意见。内敛的父亲认为,喜爱跳舞和学表演是两回事,表演需要扎实深厚的基本功和丰富的人生阅历,而我一直顺风顺水,似乎在这方面有很大欠缺;母亲却认为,兴趣和爱好是事业的基础,而且我有表演的潜能。为了转变父亲的观念,一天吃饭的时候,母亲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