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决定搞这样的软件,将它命名为Discuz,来源于英文disscus。一开始他也准备找人共同研发,但找了很长时间也没找到合适的人,只能是自己做。一年多后,这个软件因为支持用户习惯,有同比更强的功能,迅速为网上用户所接受。现在在戴公司任职产品经理的王海波和一些人甚至把它当做自己的学习教程,共同研究这种全新的技术模式,经常在社区里讨论、交流。分布于四面八方的他们于2004年加盟到戴的公司,组成一个技术团队。王说那时他不知道这是一个比他小10岁的孩子搞出来的。
这个软件在网上提供免费下载,戴不断地进行技术升级和更新。做了两年后,他意外地收到香港一家公司的报酬,这才发现自己的劳动完全可以化为实际价值,以前只满足于得到别人的认可。他准备将产品商业化。
2004年初,戴怀揣挣到的第一桶金,从哈尔滨跑到北京。他先花七八十万买了间公寓做办公室,便开始注册自己的康盛公司,“跑工商税等部门,很累,有时被人白眼,很难受,但我知道更大的困难在经营公司,每跨一步都让我觉得有成就感。经历最为难得。”这时,他还是在校大学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