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我国正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再一次面临挑战。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新”字,建设一套科学的系统的健康住宅理念成为当务之急。我们需要的是在以人为本,在“节能省地型”的原则下,开展新一轮的、有文化特点的农村自然村庄的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近发表的中央一号文件全面分析了当前农业和农村形势,明确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和重大方针政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党加强“三农”工作、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资料分析: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再一次面临挑战;中央一号文件全面分析了当前农业和农村形势,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党加强“三农”工作、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7.2006年4月16日,“新农村基本建设优化论坛”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韩国的专家对新农村建设表达了一致观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防止变成“建新村运动”,搞大拆大建。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策后,中央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作了全面部署,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针对新农村建设要求,与会专家提出,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不要形成“建新村”的误区,要在进行农村基本建设的同时,发展农村生产,改善农民生活,促进社会事业发展。
参加论坛的韩国新乡村运动中央会会长李寿成认为,建设新农村要从实际出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把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工作重点,而不是简单的新村建设运动。对于中国的新农村建设,原农业部部长陈耀邦提出,当前,全国还有6%的行政村没通公路;1亿人饮水不安全、不卫生;有2000万人没用上电;1.5亿农户需要解决燃料问题;7000万农民的住房需要改善。同时由于历史原因,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大大落后于城市,虽然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农村公用设施进行了改造,但乡镇医疗卫生设施落后、文化体育活动场所缺乏仍然是个普遍问题。加强生产性建设、改善农村生活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基本设施建设是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资料分析:建设新农村要注意防止的识区;加强生产性建设、改善农村生活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基本设施建设是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交通、卫生、用电、住房、文化)。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