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信息化”源于20世纪60年代,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随着国家政策的逐步支持,信息化将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突破口。
第一,“生产发展”离不开农业信息化。农业信息化是将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在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快速、有效地改造和提升传统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第二,“管理民主”需要农村信息化。农村信息化是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农村信息化主要包括农村行业信息化、农村行政管理信息化、农村生活消费信息化和农村社会资源信息化等内容。农村信息化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保持社会长治久安,是协调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基层“管理民主”的重要手段。
第三,“乡风文明”需要信息化。首先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广电网和电信网等多种信息传播方式,为农民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其次是开展农村远程教育,为农民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培训,以适应现代农村发展的需要;再是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这些方面都需要信息化的支持,信息化将加速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缩小农村与城市间的数字鸿沟,促进农村城镇化,为农民提供平等发展的机会。
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就是要通过信息化实现农业和农村的跨越式发展,不再走传统工业和城市发展的老路,最终目标是要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资料分析:信息化将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突破口(“生产发展”、 “管理民主”、 “乡风文明”需要和离不开农业信息化,通过信息化实现农业和农村的跨越式发展)。
资料分析总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们党的一贯战略思想;中央一号文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党加强“三农”工作、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要把握和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与现代农业建设等五个方面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采取多种措施;解决“三农”问题要注意发挥信息化的作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