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户籍,劳动力受到差别待遇
由于是外地户口,很多“蚁族”在为工作奔波时付出了种种代价,其中之一就是到“黑市”买户口。去年本报的一篇调查《假户口如何混进真户籍》就显示,为了上学或找工作的便利,一些外来人口会出2万到10万的代价来求得北京户口,而据报道今年以来北京等地黑市为应届毕业生“代办户口”的价码已经涨到10万元以上。
李实:我们现在能做的其实就是削弱户籍本身在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不要让户籍成为劳动力识别的标志。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因为不同户籍,劳动力在市场上会受到差别待遇,这也是户籍成为拉大收入差距推手之一的一个重要原因。你看现在很多单位招工,直接就要求是北京户口,还有很多国家企事业单位接收应届生,给非北京户口的毕业生的名额也非常少,这都加高了农家子弟进入城市的门槛。如果不能通过提高受教育水平进入城市,乡村里孩子还有什么更好、更积极的渠道来进城、来改变自身命运呢?
可按照对城市贡献大小来确定户籍
2008年以来,广东、浙江、湖北、上海等地纷纷推行居住证制度,逐渐实现外来人口真正享受与城镇居民相同的就业、社保以及子女义务教育等政策。而来自重庆的人大代表韩德云在2006年就提出建议,通过城市户口配额转换方式,建立“农民工身份转换制度”,以打工年限换城市户口。
李实:说到底,在城乡差别特别大的时候,解决户籍制度是困难的,即便是同样的工资条件,大城市的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对外地人口也有巨大吸引力,这样大城市就面临着很大的人口压力,也导致了大城市没有解决户籍问题的动力。
即便现有的户籍制度不能取消,但是户籍制度应该是灵活的,不能一成不变,可以采取过渡性的办法。根据外来人口的居住年限,比如5年、10年,纳税年份等条件来确定户籍,也就是说以这位居民对城市贡献大小来确定他的户籍。
如同购买社会保险一样,支付多少就享受多少,如果一个居民向城市交纳了足够多的税收,为城市发展作出了贡献,那么他就应该有权利享受到这个城市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具体如何规定,各个城市可以有差别,但是这个原则应该坚持。
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后,随着技术水平、人际关系、人力资本等积累,工资也会逐步增加的,未来的5到10年里,城乡之间的差距不会出现大幅度扩大的情况,当然,要出现缩小的趋势也是很困难的,我估计城乡收入差距还是将在3倍到3.5倍之间浮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