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工楼”、“火车站广场”、“旧城改造”,刘源干了一件又一件实事,“郑州效益”、“郑州速度”享誉全国
郑州是个纺织城,全市100万人口中,纺织工人就有10万,加上家属,就占了全市人口的三分之一。由于长期负债,纺织职工住房十分紧张,许多青年工人结婚多年,孩子都几岁了,还分不到住房。于是只好由母亲带孩子住集体宿舍,年轻丈夫在外打游击,这样的集体宿舍就被称为“母子楼”。时间久了,丈夫们也纷纷挤了进去。
于是,十几平米的一间屋子,用布帘子一隔,少的住两家人,多的住4家人,家家有私不能隐,颇有“原始部落群”的味道。微服私访过两次的刘源,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谋划,下决心解决纺织青工住房这一被公认为最棘手的大难题。
这天,刘源带上市计委、纺织局、财政局、规划局和银行等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到“母子楼”去“参观”。事先他叮嘱大家:“不管别人说什么,骂得多难听,我们都听着,不要讲话。”
耳闻目睹和奇遇可想而知,回到市政府会议室,头头脑脑们个个默然。刘源心情沉痛地说:“大家都亲眼看到了,为国家做了那么大贡献的纺织工人住在什么样子里。熟视无睹,无动于衷,而无所作为,我们能被称为共产党员吗?看了这些,我作为市长感到愧疚,甚至有罪!作为人民的公仆,我们怎能忍心呢?”稍停,刘源又说:“今天把大家找来,就是想开个集体办公会.研究一下如何一揽子解决纺织青工的住房问题。”接着,刘源谈了自己的设想,又请大家主动提出积极的解决建议。
也许是“母子楼”震撼了大家,也许是刘源的心情感染了大家,会场上一阵沉默后,人们开始热烈讨论起来。规划局提出规划意见,银行出主意怎样筹集资金,财政主动提出多拿钱,税务局表示要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尽可能给予减免照顾……
过去部门之间常见的推诿、拖拉、扯皮统统不见了,人们的心灵仿佛在这种气氛里得到了净化。甚至连参加会的几家纺织厂厂长都惊讶得反应不过来,目瞪口呆,反倒是刘源发动他们大胆提要求,“你们还不快张大嘴咬!”
第一次会议开了几个小时,过一天接着开。几个小时过去,会场又复归沉静。等了一会儿,刘源再一次大声问了一句:“还有什么问题吗?”没人回答,人们面面相视,突然,大家意识到:所有的问题都已经统统解决了!于是情不自禁地一齐鼓起掌来,有的人还激动得流下了眼泪。纺织局长眼含热泪,站起来连连向大家鞠躬致谢(当刘源向我们回忆起这天会议上的情景时,他的眼睛里依然充满了泪水)。
仅仅10个月后,第一批新楼就建成了。两年后,70幢新楼房全部落成,共解决了4000多家困难户,全市7个厂的“母子楼”全部被消灭!全国总工会和纺织部的领导闻讯后兴奋不已。纺织部部长吴文英同志和全总领导亲自到郑州主持了第一批工人的乔迁典礼。
尽管施工中刘源几十次跑工地、促工程,然而,刘源却没有出席这欢乐的庆典,至今仍没有进过“纺织青工楼”的一家做客,他,太忙了,他又为别的没解决的事情奔忙去了……
如果说,天然气工程和纺织青工楼是刘源为郑州市民办的两件实事的话,那么,他主持的火车站广场和二七广场旧城改造工程,则既建设了城市,又创造了把旧城改造和房地产开发经营结合起来的宝贵经验,深受国家有关部门的赞赏。
大片的“趴趴房”转眼扒光,一座座现代化的商厦宾馆拔地而起,一条条新拓的街道四通八达,水电气、程控电话、集中供热等配套设施一项项建成,各类中心交易市场和一次次全国万人订货会频频开张开幕。政府不但几乎投有投资,最后反而赚了大钱。一时间,“郑州建设”、“郑州模式”在全国许多城市传为美谈。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